“零碳零塑辦博”是進博會的宗旨,越來越多的參展商重視可持續發展,把更多綠色、低碳、環保的創新技術、產品和方案帶到進博會。
看首發新品的含綠量
先來探探進博會首發新品的含綠量。
杜邦展臺展示一款新品涂料。這種涂料用途廣泛,可通過顏色定制滿足特定的建筑外觀需求。“建筑表面在數十年后依舊光鮮如新,即便嚴重暴露于紫外線、酸雨、濕氣、化學品污染等環境也不例外。位于上海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新會址和上海體育場改造項目均使用此涂料。”杜邦建筑事業部相關人士介紹,本屆進博會杜邦還帶來為房屋建筑提供防火、保溫、防水、氣密等低碳節能的整體解決方案。
在特斯拉展臺,除了酷炫的電動汽車,還展出商用儲能電池、家用儲能墻等能源產品。特斯拉公司副總裁陶琳說,這些產品已經是特斯拉全球范圍內增長最快的板塊之一。每臺商用儲能電池機組可為3600戶家庭供能1小時,對于公共商用設施節能降碳具有重要意義。據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今年4月宣布落戶臨港,這也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個儲能超級工廠項目。
“綠色主題貫穿博西家電進博會展臺的設計,直觀地呈現各類產品的節水節能優勢。我們進入中國近30年,希望將綠色可持續理念在全價值鏈上體現。”進博會現場,博西家用電器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宋凜冰舉例說,在水資源利用方面,博西家電旗下品牌博世家電在洗碗機、洗衣機、凈水產品等產品設計上均優化其節水性能,在推動高效用水的同時實現低廢水排放。
這屆進博會,IAM上新“三秒即飲”熟水機和升級版空氣凈化器。IAM熟水機采用iHe’s熟水系統,從水燒開再降溫到適宜飲用的溫度只需3秒。“產品利用熱能回收系統,在降溫同時進行預加熱,充分利用熱能流轉。”IAM品牌經理吳燕解釋,這款產品較傳統燒水壺制取3升40℃溫開水省電76%。
陶氏公司是全球領先材料科學公司,帶來近50種創新材料科學解決方案,其中10種是全球、亞太或中國首發。位于張家港市的生產基地是陶氏公司在亞太區的最大生產基地之一,有10多條生產線。陶氏公司全球副總裁柯樂文說,他們將在本屆進博會期間舉辦“無廢進博、治塑有道”實踐和宣傳教育公益項目,助力推動全球塑料污染治理,實現循環經濟發展。
“瓶子運動”回收再利用
“第三屆進博會上,倍世首次將‘無瓶區運動’引入中國。我們在進博會現場設立水吧臺,為工作人員、觀眾免費提供高品質飲用水,僅在2020—2022年三屆進博會期間就減少約1.5萬只塑料瓶的使用。如今,我們在遍及全國的倍世專賣店設立水吧臺,使該運動的影響力逐漸拓展到全國各地。”倍世(中國)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梅珍說。近年來,倍世在全球著手推進濾芯回收計劃,減少水處理產品產生的濾芯廢棄物。采用獨立研發的濾芯回收技術,通過對回收濾芯的分解、清洗、提純、檢測等工序,實現濾芯材料99%的循環再利用,為水處理行業可持續發展開創新方向。
各大化妝品企業則紛紛推出空瓶回收或再續計劃。資生堂“紅腰子空瓶再續計劃”在進博會展出后,將在上海浦東八佰伴專柜上市。消費者攜帶紅腰子空瓶到店后,專業操作人員會在潔凈空間內,對空瓶進行清潔和灌裝,瓶身、泵頭均得到再次利用,實現100%循環使用。
在松下展臺,工作人員向采購方講解其踐行的“循環經濟”理念,推薦“設備翻新”業務——通過對閉店的舊陳列柜等進行回收、修理,翻新成新品進行再利用,減少設備廢棄量的同時,減少碳排放,達到節能減排、綠色循環的效果。據悉,本屆進博會上,松下與上海羅森便利有限公司簽約,就羅森店鋪進一步加強店鋪舊設備翻新再利用業務簽署基本協議,該業務將在蘇浙滬地區全面展開。
獨“綠”不如眾“綠”
獨“綠”不如眾“綠”。一些外資巨頭在進博會上展出各種方案,把自己的創新成果帶給中小型企業,幫助他們實現可持續發展。
11月6日,西門子在進博會現場發布西門子Xcelerator生態合作伙伴“繁星計劃”。西門子全球執行副總裁肖松在發布會上表示,“我們期待與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進一步深化合作,攜手打造新方案、共探新模式、構建新業態,在為行業發展注入創新動力的同時,成就更多中國企業。”在進博會期間,西門子還與欣旺達、河鋼、北辰循環等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幫助更多電池和鋼鐵企業出海。
本屆進博會,ESG成為“新風尚”。畢博發布《2023中歐ESG發展與實踐白皮書》,緯景儲能發布首份ESG報告,鄧白氏發布《供應鏈ESG解決方案》……ESG即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企業不約而同將綠色理念融入戰略規劃。
作為連續4年參加進博會的“老朋友”,鄧白氏在中國首發“供應鏈ESG解決方案”,以協助上下游企業共創可持續發展的供應鏈。緯景儲能提出,2025年起將每年為社會提供“綠電”儲能電量超180億千瓦時,可每年減排二氧化碳超1000萬噸。
索尼展區種上茂盛的植物,數個大小約1平方米的六角形植物混種區域,生動展現全新農業種植概念。展區工作人員介紹,“協生農法”通過高密度混種植物,根據不同植物的特性、喜好來構建生態系統,從而達到生態學最優化狀態。“這種方式主張回歸自然生態的生長方式,無需施肥、打藥、耕種,能夠極大減輕過去傳統農業方法對于環境帶來的影響,保存作物原本營養價值,改善土壤環境,有助于解決環境、健康、貧困等全球課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索尼中國人力資源和ESG副總裁金燕敏介紹。